個人介紹
童年星夢(1942年--1959年)
1942年4月24日,芭芭拉·史翠珊(BarbraStreisand)出生在美國紐約布魯克林的猶太人家庭。父親伊曼紐爾·史翠珊(EmanuelStreisand)是一名教師,但是在她只有15個月大的時候就去世了。芭芭拉的父親是猶太人,母親是俄羅斯猶太人后裔。
1952年,芭芭拉十歲的時候就打定主意要當(dāng)個表演家,媽媽卻不準(zhǔn)女兒踏進娛樂圈,她還是努力朝目標(biāo)邁進,先是學(xué)了半年的芭蕾,媽媽讓女兒參加Catskill山區(qū)一家飯店舉行的夏季才藝甄試活動,芭芭拉的歌聲讓飯店貴賓留下深刻印象,邀請她為結(jié)婚喜宴演唱。
1955年9月,芭芭拉離開正統(tǒng)猶太教區(qū)學(xué)校(BeisYakovJewishSchool),進入布魯克林區(qū)的ErasmusHall高校就讀,唯獨對學(xué)校的唱詩班俱樂部狂熱有加,她的音樂才情總是引來無數(shù)的機會。
1956年4月,芭芭拉開心地享受生日禮物—跟著媽媽到曼哈頓一睹百老匯名劇“安妮·弗蘭克日記”(TheDiaryOfAnnieFrank),演員夢就這樣萌芽。
1959年,芭芭拉踏出校園,轉(zhuǎn)往曼哈頓繼續(xù)燃燒星夢,歌聲與演戲的天份終于讓她在紐約戲劇界闖出皮毛,后來在經(jīng)紀(jì)人MartyErlichman的爭取下,芭芭拉得以參加“ICanGetItForYouWholesale”音樂劇的試鏡,這次試鏡的成功終于讓她在娛樂圈平步青云。
星路啟程Ⅰ(1961年--1969年)
芭芭拉·史翠珊,18歲在夜總會舉辦的歌唱比賽獲勝,開始演唱生涯,并參加外百老匯演出,慢慢在圈中闖出名號。1962年首度在百老匯登臺,便贏得“紐約劇評家獎”和托尼獎提名。1964年,主演歌舞劇《funnygirl》,將她推上劇壇巨星地位。
1968年,歌舞劇《滑稽女郎》(《funnygirl》)拍成電影,芭芭拉順利當(dāng)上女主角,也讓她抱回一座奧斯卡女主角獎。其后她幾乎一年一部推出歌舞片和喜劇,直至1983年她一手包辦制、編、導(dǎo)、演的《燕特爾》,成績不凡,獲得多項奧斯卡提名。其后再自導(dǎo)自演的《潮浪王子》與《雙面鏡》也廣受好評。
芭芭拉·史翠珊被譽為“影史異類”,剛出道時,身材纖細(xì)的她以其與眾不同的外表和嗓音使娛樂圈的前輩們震驚不已。從來沒有人聽過她那樣獨特的嗓音,從來沒有哪個女明星敢象她那樣不為迎合別人的審美標(biāo)準(zhǔn)而改變自己的外形,也從來沒有哪個女明星會如此大膽自信的表現(xiàn)猶太女子那種獨有的風(fēng)格。這只丑小鴨以其固執(zhí)堅持和才華橫溢在娛樂圈贏的了一席之地,并最終出落成美麗的天鵝。
60年代初期,史翠珊選擇以歌唱作為娛樂事業(yè)的起點,
1961年底參加音樂劇“ICanGetItForYouWholesale”演出,便贏得“紐約劇評家獎”和托尼獎提名(在此之前史翠珊的第一張獻(xiàn)聲專輯百老匯原聲專輯(PinsandNeedles)美國最暢銷的女藝術(shù)家專輯)。除應(yīng)邀在該劇原聲專輯中獻(xiàn)唱,更為她贏得與哥倫比亞音樂廠牌的一紙唱片合約,
1963年,與美國電影史上著名的演員埃利奧特·古爾德喜結(jié)連理。
1963年2月,首張同名專輯《BarbraStreisand》勇奪葛萊美獎年度專輯與女歌手雙項榮耀,而且歷史性地在排行榜上保持了超過18個月。同年第2張專輯《TheSecondBarbraStreisandAlbum》持續(xù)加溫,史翠珊的歌藝與演技雙雙獲得極高的商業(yè)喝彩,史翠珊同時登上Time、Life雜志的封面人物。
1964年,主演歌舞劇《滑稽女郎》將她推上劇壇巨星地位,從此成為百老匯60年代的臺柱,被人們譽為“百老匯女王”。同年發(fā)行專輯《People》,成為首張冠軍專輯。
1966年10月發(fā)行英文、法文雙語專輯《Jem'appelleBarbra》,專輯中收錄史翠珊于64年間首度嘗試填詞譜曲的'MaPremiereChanson'。
1967年目標(biāo)鎖定好萊塢,將《滑稽女郎》改編成電影,同年10月一口氣推出《SimplyStreisand》跟首張圣誕專輯《AChristmasAlbum》兩張作品。史翠珊以《滑稽女郎》奪下首座奧斯卡影后,躋身美國頂尖影星行列。
環(huán)顧整個60年代,史翠珊連創(chuàng)9張TOP10專輯,晉身為美國60年代最暢銷的女藝人,入行十年,史翠珊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氣勢橫掃娛樂界的表演舞臺-唱片、百老匯、電視、電影,凡事勢必躬親且抱持完美主義的史翠珊,就這樣被傳媒取了“好萊塢女王”的封號。
1967年6月,紐約中央公園演唱會前夕的致命恐嚇導(dǎo)致人氣鼎沸的史翠珊對于在大型場合作演唱產(chǎn)生恐懼與焦慮陰影,接下來近20年的歲月,史翠珊都因此一心理籠罩而不愿舉行演唱會。
1968年9月15日,電視上播出了《BarbraStreisand:AHappeningInCentralPark》,這次節(jié)目是1967年6月17日史翠珊在紐約中央公園的演唱實況錄影,當(dāng)天15萬名被稱為“全世界最幸運的人”參與了這場戶外演唱盛會。
星路歷程Ⅱ(1970年--1979年)
盡管長相平平,表演也常有些夸張,但芭芭拉憑借自己悅耳的歌聲,熱情奔放的表演、獨到的內(nèi)心刻畫,總能在角色形象里透出幽默詼諧的情趣與迷人的女性氣質(zhì)。從1969年起許多年間,她一直位居全美十大票房冠軍之列,擁有一大批歌迷與影迷。
1971年,專輯《StoneyEnd》改走搖滾路線引發(fā)諸多樂評抨擊。74、76年電影與歌唱雙管齊下,與性格演員勞勃·瑞福主演的《往日情懷》、與民謠歌手出身的演員克里斯·克里斯托佛森合演的《星夢淚痕》兩部片的主題曲《TheWayWeWere》、《LoveThemeFrom'AStarIsBorn'(Evergreen)》紛紛連霸流行單曲榜3周冠軍,兩者均獲頒奧斯卡最佳電影主題曲大獎。
1976年,推出改編自古典樂章歌曲的專輯《ClassicalBarbra》,錄音成品獲得古典大師里倫納德·伯恩斯坦的喝彩也著實不易,
1977年,力邀BeeGees團員BarryGibb合作專輯《StreisandSuperman》勇奪排行季軍。
70年代后期,史翠珊開始逐漸的離開了戲劇舞臺,而她的專輯越來越多的開始和別人合作,其中與尼爾·戴蒙德合作的《YouDon'tBringMeFlowers》以及與唐娜·莎曼合作的《NoMoreTears(EnoughIsEnough)》分別成為了單曲榜冠軍。
1978年,發(fā)行第二張精選專輯《GreatestHits.Vol.2》為她再添一張冠軍專輯,當(dāng)時全球銷量就高達(dá)創(chuàng)紀(jì)錄的500萬,再次打破其保持的最暢銷女歌手精選專輯。70年代末芭芭拉·史翠珊已成為最成功的女歌手,唱片銷量能夠與其抗衡的只有,“貓王”和披頭士樂隊。
星路歷程III(1980年--1989年)
邁入80年代,史翠珊的自信心與企圖心沸騰到最顛峰,無論在錄音室、攝影棚、制片廠全都一手獨攬,女強人行事作風(fēng)處處可見,
1980年的專輯《Guilty》,再創(chuàng)新高,專輯由BeeGees成員BarryGibb為她度身定做,雖只有9首歌,卻首首堪稱經(jīng)典,其中最著名的當(dāng)屬“WomaninLove”,曾占據(jù)Billboard榜首達(dá)3周之久,和BarryGibb合唱的"WhatKindofFool"進入Top10,另一首曲風(fēng)較為迪斯科的"Promises"也進入Top50。TheLoveInside”和“MakeItLikeaMemory”將芭芭拉的抒情唱腔發(fā)揮得淋漓盡致,華麗無比。全球銷量當(dāng)時便已突破2000萬,不但成為芭芭拉80年代最暢銷的專輯和所有專輯中最暢銷的專輯之一,而且成為全球首張2000萬女歌手專輯。
1981年,芭芭拉發(fā)表精選專輯《Memories/LoveSongs》,成為史上第一張千萬女藝人精選專輯。
1983年的《燕特爾》(Yentl)擺出強悍姿態(tài),打破美國娛樂圈向來由男性主導(dǎo)的局面,史翠珊成了首位自導(dǎo)、自演、制片、擔(dān)任主題曲創(chuàng)作演唱的女藝人,才情傲氣所向披靡,贏得奧斯卡最佳電影主題曲兩個提名,史翠珊更以本片拿下生平首座金球獎最佳導(dǎo)演獎。
1985年與超級制作人大衛(wèi)·福斯特(DavidFoster)首度合作重現(xiàn)百老匯絕代風(fēng)華的專輯《TheBroadwayAlbum》,舞臺劇與歌唱實力相輔相成,也為她再添一張冠軍專輯。
星路歷程Ⅳ(1990年--1999年)
進入90年代之后,年屆50的史翠珊的新專輯數(shù)量明顯減少,她的更多精力分配在電影上,她先后又執(zhí)導(dǎo)了兩部非常成功的電影《潮浪王子》和《雙面鏡》同時她也逐漸的擔(dān)任起了電影制片人的角色,在這一崗位上,史翠珊再次證明了那些認(rèn)為她不行的人的想法完全是杞人憂天。
1992年,發(fā)行專輯《BacktoBroadway》首周空降排行榜冠軍寶座。
1994年,離開戲劇舞臺20多年的史翠珊再次在百老匯引起了轟動,她的表演又一次印證了她的實力,根據(jù)演出錄制的專輯也成為了排行榜前十名,并且很快成為了白金專輯。
1995年,史翠珊獲格萊美獎頒發(fā)終身成就獎以表彰她跨越影視歌、百老匯娛樂舞臺的斐然成就。
1996年,重執(zhí)導(dǎo)與杰夫·布里奇斯合演電影《雙面鏡》,與布萊恩·亞當(dāng)斯深情對唱的主題曲"IFinallyFoundSomeone"也有TOP8的表現(xiàn)。
1997年,與席琳·迪翁合唱《TellHim》并發(fā)表四年來首張專輯《HigherGround》,發(fā)行首周直闖排行冠軍后座,天后魅力不減。
1999年12月31日,史翠珊重返拉斯維加斯的米高梅豪華飯店舉行演唱會“Timeless”,該場門票更在演唱會登場前八個月公開銷售的第一天的幾個小時內(nèi)就宣告售光,打破全美演唱會售票機構(gòu)單場演唱會單日最快售完票卷的紀(jì)錄。超過500萬個電話在第一小時打入。
星路歷程Ⅴ(2000年--2009年)
進入新世紀(jì)之后,史翠珊依然活躍在舞臺上,并且對于拍攝電影的熱情也絲毫沒有減弱,同時,她也不斷的有新專輯發(fā)布并創(chuàng)造著好成績,而且在醫(yī)療,反戰(zhàn)等許多社會公益場合,人們依然可以看到她活躍的身影,她的傳奇仍然在新世紀(jì)繼續(xù)著。
2000年9月20至21、27至28日,為贊助總統(tǒng)參選人高爾,史翠珊分別在洛杉磯'神殿大會堂'、紐約麥迪遜廣場花園各作兩場告別演唱會舞臺的演唱會,該場演唱會總計募得500萬美金,成為民主黨創(chuàng)黨以來數(shù)目最大的政治捐獻(xiàn),甚或上電視發(fā)表演說聲援高爾。
2001年,史翠珊更積極參與全球防范溫室效應(yīng)的高峰會議。對于環(huán)保問題十分關(guān)切的她甚至捐出個人位于Malibu,占地24英畝的房地產(chǎn)(*“OneVoice”演唱會的場地)給'圣塔摩尼卡山坡保護局',供作興建生態(tài)研究中心之用,她還分別在加州大學(xué)洛杉磯分校與南加州大學(xué)中成立'StreisandChairinCardiology'心臟病防治組織、'StreisandChairinIntimacyandSexuality'兩性關(guān)系咨詢組織,不時為同性戀、婦女權(quán)益、環(huán)保單位挺身爭取權(quán)益。
2001年歲末,發(fā)行生平第2張圣誕專輯《ChristmasMemories》,發(fā)行不到兩個月銷售突破百萬張。
到2002年年初完整紀(jì)錄歌唱生平的精選大碟《TheEssentialBarbraStreisand》的推出。全美流行榜第15名,躍登英國金榜冠軍。精選輯首度依歌曲發(fā)表的年序匯整史翠珊40年的歌唱生涯,收錄了從出道直至獲殊榮無數(shù)的歌曲。
2003年,芭芭拉發(fā)行了第60張唱片《浮光掠影》,憑借著首周16萬2千張的銷量,成為了Billboard200排行榜的第五名。這張專輯中的歌曲全部都是翻唱自著名的電影中的插曲,包括了被中國觀眾所熟知的電影《摩登時代》中的插曲《Smile》,《蒂凡尼的早餐》中的插曲《MoonRiver》等。
2004年,她接受了導(dǎo)演本·斯蒂勒的邀請出演《拜見岳父大人2》,在里面飾演性臨床醫(yī)學(xué)家的猶太人媽媽。無論有多少人攻擊她的容貌,她已經(jīng)憑能力和魅力得到了世人夢幻以求而不得的所有東西。前不久她又看了《滑稽女郎》,然后誠實謙虛地說:“我曾經(jīng)是偉大的。只是對于范妮·布賴斯的角色我過于漂亮了。”
2006年,已經(jīng)6年未出的芭芭拉說,她重返舞臺是為了自己熱衷的慈善事業(yè),演唱會的收入將捐給她的個人慈善基金會。·此次巡回演唱會為期20天,10月4日在美國費城拉開帷幕,共有紐約、洛杉磯、芝加哥等20個城市。這張《LiveinConcert2006》專輯排在當(dāng)周Billboard200第七位,空降BillboardTopMusicDVD冠軍寶座。據(jù)統(tǒng)計這已經(jīng)是芭芭拉第7張首周打入TPO10以及第29張打入美國專輯榜前十名的專輯。
2006—2007年世界巡演,打破了所到的16個地方的售票紀(jì)錄。09年初,時隔三年發(fā)行的2006年北美演唱會DVD,雄霸音樂錄影帶排名首位,長達(dá)三周。
2009年9月29日發(fā)行,發(fā)行她四年來的首張錄音室專輯《LoveIsTheAnswer》,加拿大爵士女歌手戴安娜·克瑞兒在這張專輯中助陣。首周空降美國排行榜冠軍寶座,幾天后奪下英國榜冠軍。
星路歷程Ⅵ(2010年-)
2011年第53屆格萊美中,獲得年度“音樂關(guān)懷年度風(fēng)云人物”大獎(MusiCaresPersonoftheYear),專輯《LoveIsTheAnswer》還獲得了最佳傳統(tǒng)流行演唱專輯(BestTraditionalPopVocalAlbum)的提名。8月23日,發(fā)行錄音室專輯《WhatMattersMost》,首周登上美國Billboard榜的第4名。
2012年10月9日,發(fā)行精選集《ReleaseMe》,芭芭拉特別挑選近50年歌唱歲月中,11首未曾發(fā)表的遺珠單曲,交付芭芭拉長久共事伙伴,同時操刀過法蘭克·辛納屈、尼爾·戴蒙德等巨星的名將JayLanders擔(dān)綱制作大任。
2013年2月24日,在第85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表演,而她上次在奧斯卡上表演還要追溯到1977年的3月28日。
2014年9月16日,發(fā)行第34張錄音室專輯《Partners》。首周以19.6萬的銷量空降美國Billboard排行榜冠軍寶座。至此芭芭拉成為史上唯一一位連續(xù)六個十年都有冠軍專輯的歌手。
2015年11月24日,在美國華盛頓獲得由總統(tǒng)奧巴馬頒發(fā)總統(tǒng)自由勛章。
2016年8月26日,發(fā)行新專輯《Encore:MoviePartnersSingBroadway》,專輯中她與一些好萊塢巨星合唱百老匯音樂劇中的經(jīng)典曲目,這也是她的第三張百老匯音樂劇主題專輯,專輯分別在英國美國排行榜奪冠。
2018年11月2日,發(fā)行新專輯《Walls》,這是她自2005年以來首張原創(chuàng)專輯。
重新復(fù)出只為善事
史翠珊之前曾說她患有“舞臺恐怖癥”,所以才疏遠(yuǎn)舞臺這么多年,而如今64歲的史翠珊表示她已經(jīng)克服了這種病癥,她表示之所以重回舞臺是為了給她鐘愛的慈善事業(yè)募集資金,演出所得將會通過她自己的慈善基金捐出演出所得,她說:“這是我重新上路的主要原因?!睋?jù)熟悉史翠珊的人士透露,她將在為期20天,在16個城市舉辦的演唱會過后,捐出1000萬美元,用于發(fā)展環(huán)境研究、教育和健康等事業(yè)。
據(jù)報道在6年沒有進行任何現(xiàn)場演出之后,芭芭拉·史翠珊10月4日回到舞臺,這是史翠珊在成名后的40多年職業(yè)生涯中的第二次巡回演出,也是她職業(yè)生涯中最盛大的演出。同時,她還以民主黨競選資金的有力募集者而聞名,可能還會用錢為民主黨鼓勁。
美國《紐約時報》最近列出“全球娛樂界最富有女歌手”排行榜。芭芭拉·史翠珊名列第3。
名次
歌手名
總資產(chǎn)
年齡
出道時間/出道年數(shù)
NO.1
麥當(dāng)娜
11億美元(約85.8億港元)
52
1980年/30年
NO.2
瑪麗亞·凱莉
7.5億美元(約58.5億港元)
40
1990年/20年
NO.3
芭芭拉·史翠珊
7億美元
68
1963年/47年
2011年格萊美音樂關(guān)懷年度人物得主
奧斯卡金像獎
- 1997第69屆最佳原創(chuàng)歌曲《雙面鏡》(提名)
- 1992第64屆最佳影片《歲月驚濤》(提名)
- 1977第49屆最佳原創(chuàng)歌曲《一個明星的誕生》(獲獎)
- 1974第46屆最佳女主角《往日情懷》(提名)
- 1969第41屆最佳女主角《滑稽女郎》(獲獎)
黃金時段艾美獎
- 2001第53屆最佳綜藝、音樂節(jié)目個人表演《Timeless:LiveinConcert》(獲獎)
- 1995第47屆最佳綜藝、音樂或喜劇特別節(jié)目《Barbra:TheConcert》(獲獎)
- 1995第47屆最佳綜藝、音樂節(jié)目個人表演《Barbra:TheConcert》(獲獎)
- 1995第47屆最佳限定劇/電視電影《TheMargaretheCammermeyerStory》(提名)
- 1995第47屆最佳喜劇/綜藝/音樂特別篇《Barbra:TheConcert》(提名)
- 1974第26屆最佳喜劇/綜藝/音樂特別篇《BarbraStreisandandOtherMusicalInstruments》(提名)
- 1969第21屆綜藝/音樂節(jié)目最佳表演獎《AHappeninginCentralPark》(提名)
- 1965第17屆最佳演員《我的名字是芭芭拉·史翠珊》(獲獎)
- 1964第16屆綜藝/音樂節(jié)目最佳表演獎《朱迪·加蘭秀》(提名)
托尼獎
- 1970第24屆托尼特別獎(獲獎)
- 1964第18屆音樂劇最佳女配角《FunnyGirl》(提名)
- 1962第16屆音樂劇最佳女主角《ICanGetItforYouWholesale》(提名)
格萊美獎
- 2017第59屆最佳傳統(tǒng)流行演唱專輯《Encore:MoviePartnersSingBroadway》(提名)
- 2015第57屆最佳傳統(tǒng)流行演唱專輯《Partners》(提名)
- 2012第54屆最佳傳統(tǒng)流行演唱專輯《WhatMattersMost》(提名)
- 2011第53屆最佳傳統(tǒng)流行演唱專輯《LoveIsTheAnswer》(提名)
- 2011第53屆音樂關(guān)懷年度風(fēng)云人物(獲獎)
- 2007第49屆最佳傳統(tǒng)流行演唱專輯《LiveinConcert2006》(提名)
- 2003第45屆最佳傳統(tǒng)流行演唱專輯《TheMovieAlbum》(提名)
- 2002第44屆最佳傳統(tǒng)流行演唱專輯《ChristmasMemories》(提名)
- 2000第42屆最佳傳統(tǒng)流行演唱專輯《Timeless–LiveInConcert》(提名)
- 1997第39屆最佳流行合唱《TellHim》(提名)
- 1997第39屆最佳流行合唱《IFinallyFoundSomeone》(提名)
- 1994第35屆格萊美終身成就獎(獲獎)
- 1994第35屆最佳傳統(tǒng)流行歌手《Barbra:TheConcert》(提名)
- 1994第35屆最佳流行女歌手《OrdinaryMiracles》(提名)
- 1993第34屆最佳傳統(tǒng)流行歌手《BacktoBroadway》(提名)
- 1992第33屆格萊美當(dāng)代傳奇獎(獲獎)
- 1991第32屆最佳傳統(tǒng)流行歌手《WarmAllOver》(提名)
- 1986第29屆最佳流行女歌手《TheBroadwayAlbum》(獲獎)
- 1986第29屆年度專輯《TheBroadwayAlbum》(提名)
- 1986第29屆最佳聲樂作品改編《BeingAlive》(提名)
- 1981第23屆最佳流行演唱組合《Guilty》(獲獎)
- 1977第19屆最佳流行女歌手《LoveThemeFromAStarIsBorn(Evergreen)》(獲獎)
- 1977第19屆年度最佳單曲《LoveThemeFromAStarIsBorn(Evergreen)》(獲獎)
- 1974第17屆年度最佳歌曲《TheWayWeWere》(獲獎)
- 1966第8屆最佳流行女歌手《MyNameIsBarbra》(獲獎)
- 1966第8屆年度專輯《MyNameIsBarbra》(提名)
- 1965第7屆最佳流行女歌手《People》(獲獎)
- 1965第7屆年度專輯《People》(提名)
- 1965第7屆年度唱片《People》(提名)
- 1965第7屆最佳原創(chuàng)音樂專輯《FunnyGirl》(獲獎)
- 1964第6屆年度專輯《TheBarbraStreisandAlbum》(獲獎)
- 1964第6屆最佳流行女歌手《TheBarbraStreisandAlbum》(獲獎)
- 1964第6屆年度唱片《TheBarbraStreisandAlbum》(提名)
英國電影學(xué)院獎
- 1978第31屆安東尼·阿斯奎斯獎:最佳電影音樂《一個明星的誕生》(提名)
- 1975第28屆最佳女演員《往日情懷》(提名)
- 1970第23屆最佳女演員《滑稽女郎》(提名)
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
- 2000第57屆塞西爾·B·戴米爾獎(獲獎)
- 1997第54屆電影類-音樂喜劇類最佳女主角《雙面鏡》(提名)
- 1997第54屆電影類-最佳原創(chuàng)歌曲《雙面鏡》(提名)
- 1992第49屆電影類-最佳導(dǎo)演《歲月驚濤》(提名)
- 1988第45屆電影類-劇情類最佳女主角《我要求審判》(提名)
- 1984第41屆電影類-最佳導(dǎo)演《燕特爾》(獲獎)
- 1984第41屆電影類-音樂喜劇類最佳女主角《燕特爾》(提名)
- 1978第35屆電影類-最受歡迎女演員(獲獎)
- 1978第35屆亨利埃塔獎-最受歡迎女演員(獲獎)
- 1977第34屆電影類-音樂喜劇類最佳女主角《一個明星的誕生》(獲獎)
- 1977第34屆電影類-最佳原創(chuàng)歌曲《一個明星的誕生》(獲獎)
- 1976第33屆電影類-音樂喜劇類最佳女主角《妙女士》(提名)
- 1975第32屆電影類-最受歡迎女演員(獲獎)
- 1975第32屆亨利埃塔獎-最受歡迎女演員(獲獎)
- 1974第31屆電影類-劇情類最佳女主角《往日情懷》(提名)
- 1971第28屆電影類-最受歡迎女演員(獲獎)
- 1971第28屆亨利埃塔獎-最受歡迎女演員(獲獎)
- 1971第28屆電影類-音樂喜劇類最佳女主角《俏冤家》(提名)
- 1970第27屆電影類-最受歡迎女演員(獲獎)
- 1970第27屆亨利埃塔獎-最受歡迎女演員(獲獎)
- 1970第27屆電影類-音樂喜劇類最佳女主角《你好,多莉!》(提名)
- 1969第26屆電影類-音樂喜劇類最佳女主角《滑稽女郎》(獲獎)
- 1969第26屆電影類-最受世界歡迎女演員(獲獎)
意大利大衛(wèi)獎
- 1974第18屆最佳外國女演員《往日情懷》(獲獎)
- 1969第13屆最佳外國女演員《滑稽女郎》(獲獎)
人民選擇獎
- 1988第14屆最受歡迎經(jīng)典女歌手(獲獎)
- 1987第13屆最受歡迎全能女藝人(提名)
- 1984第10屆最受歡迎全能女藝人(獲獎)
- 1984第10屆最受歡迎女演員(提名)
- 1978第4屆最受歡迎女演員(獲獎)
- 1977第3屆最受歡迎女演員(獲獎)
- 1976第2屆最受歡迎女演員(提名)
- 1975第1屆最受歡迎女演員(獲獎)
- 1975第1屆最受歡迎歌舞片女藝人(獲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