個人介紹
娜塔莎·金斯基(NastassjaKinski)德國女演員。生于西柏林,是著名演員克勞斯·金斯基生的女兒。8歲時父母離異,隨母輾轉(zhuǎn)歐洲各國求學,從而精通德、法、意、英四國語言,為后來成為國際影星打下了基礎(chǔ)。13歲開始當模特,14歲時參演維姆·文德斯的電影,在《虛偽的動機》一片中擔任小角色。以后在歐洲各國拍過10部低成本影片。15歲時,與比她大25歲的戀童狂名導演羅曼·波蘭斯基邂逅同居,波蘭斯基正準備將哈代的名著《德伯家的苔絲》搬上銀幕,遍訪歐美,終于找到這位具有清純而略帶憂郁神情的姑娘。為了準備角色,波蘭斯基建議她到美國著名的演員工作室學習演藝,又送她去倫敦深造。終于在1979年拍出《苔絲》,獲當年法國愷撒電影節(jié)大獎。1980年參賽戛納,又引起轟動,榮獲最佳新女星獎。她從歐洲又進軍好萊塢,在美國拍過《貓人》、《心上人》、《暴露》、《殺人狂想曲》等片。1980年,在《德克薩斯州的巴黎》中飾演女主角。其他作品有:《明月照溝渠》(法)、《春天奏鳴曲》、《新罕布爾飯店》、《瑪利亞的情人們》(美)等。
《苔絲》是我們僅能立刻想到的她的影片,這多少有些令人尷尬,對于一個具有很高國際知度的影星來說,娜絲塔西婭·金斯基的代表作太少了,這部令她一舉成名的影片,至今仍是她少有的令人稱道的作品之一,倒是力士香皂的廣告至今令人記憶猶新。
娜塔莎·金斯基成名太早,而且當年還是少女的她還牽扯進羅曼·波蘭斯基那很不光彩的緋聞案中。但是這不妨礙金斯基很快成長為歐洲著名的美女,她是八十年代令人仰慕的明星。但說到她的事業(yè),盡管受到大導演、著名制片人的青睞,這一時間拍的影片較為成功的有《豹妹》、《德克薩斯州的巴黎》、《春天交響曲》,盡管拍的影片不少,不過難有《苔絲》般的巨大成功。
但據(jù)說娜塔莎·金斯基的性格乖僻、脾氣古怪,難以和人相處,在電影圈內(nèi)她并不是一個合群的人?;蛟S這也和她在選擇角色及決定自己的生活方向時有很大的關(guān)系。這一切似乎也體現(xiàn)在她的銀幕形像中,總覺得她既不像歐洲演員,又不是好萊塢明星,她就好象是電影圈內(nèi)的游牧民族,美麗而有魅力,卻有些奇異和不同的風格。
崛起于八十年代的娜塔莎·金斯基是典型的歐洲美女型明星。她是德國性格演員卡拉斯·金斯基的女兒,但父女之間的關(guān)系很不愉快,以致她不太愿意提起父親的名字。這位以《苔絲》(Tess,1980年)一炮而紅的娜塔莎·金斯基,是在1961年于柏林出生。十四歲那年,她在慕尼黑的一家夜總會任舞蹈女郎,被導演文溫德斯的妻子看中,邀她在《錯誤的行動》(WrongMovement,1975年中演一個小配角,拍戲時,文溫德斯才發(fā)現(xiàn)這個小女孩竟然是跟他合作過多次的演員卡拉斯金斯基的女兒,令他驚訝不已。
自從踏入電影圈之后,娜塔莎·金斯基便胡亂接戲,甚至接一部軟性色情片《熱情之花旅館》(ThePassionFlowerHotel,1978年)。這大概是她對不負責任的父親的一種宣泄式抗議吧。后來,因色情案件流放歐洲的大導演波蘭斯基在《時式》雜志的封面照片驚艷地發(fā)現(xiàn)了娜塔莎·金斯基,計劃好好地培養(yǎng)她成名。娜塔莎也在一種渴求父愛的心理下跟波蘭斯基同居。波蘭斯基讓娜塔莎·金斯基在他東山復出的力作《黛絲姑娘》中獨挑大梁,并且為她重新塑造了一個清新美艷的形像,令想起剛出道時的英格麗·褒曼。娜塔莎身上流露出一種濃厚的歐洲風味,但同時又具有一種國際性的美感,可以說是一個無國籍的美女。故《苔絲》一推出,在世界各地都受到了極大歡迎,娜塔莎也得到了一座金球獎的最佳新人獎。其他家庭成員;Janina.Kinski.Hoepner,Valentin.Kinski.Hopener,Nanouk.Kinski.Hoepner
娜塔莎·金斯基因主演《苔絲》而一炮而紅之后,起碼有十位以上的著名導演邀請她主演新片。娜塔莎挑選了當時名氣最響亮的弗朗西斯·科波拉,以《心上人》(OnefromtheHeart,1981),一片作為她進軍好萊塢的踏腳石,不料《心上人》卻是科波拉畢生以來最不賣座的電影,所以娜塔莎的這一炮并未打響。
接著,娜塔莎主演了具有詭異氣氛的《豹人》(CatPeople,1982年),在片中扮演一名具有狂野獸性的美女,演出相當成功,導演保羅謝瑞德稱贊她是"少數(shù)可以演活美國人的女星",又說"自英格麗·褒曼以來,她應該是首位在美國生根的女星"。根據(jù)凱瑟琳丹妮芙及莎貝艾珍妮等法國女星遠征好萊塢的折戟,這個觀察應該是中肯的。
在觀眾印象中,娜塔莎·金斯基具有一股不安的野性,這除了是她的本性之外,大概也跟她拍攝過一張裸體跟大蛇糾纏在一起的《蛇蝎美人》海報頗有關(guān)系,這張海報十分暢銷,其影響力不見得比電影小。
娜塔莎·金斯基在大西洋兩岸的影壇都相當活躍。在美國,她演了《女鼓手》(TheLittleDrummerGirl,1984年)、《瑪莉亞的情人》(Maria‘sLovers,1985年)、《革命》(Revolution‘1986年)電影;在歐洲,則主演了《明月溝渠》(TheMoonintheGutter,1983年)、《德州巴黎》(ParisTexas,1984年)、《愛的奏鳴曲》(SymphonyofLove,1985年)等片,可惜這些影片都很少針對她的個人特色而設(shè)計,賣座也不太理想,所以無法令她的演藝事業(yè)再攀高峰。不過,以她個人的條件而言,只要再遇到好的表演機會,依舊是可以再放光芒的。
娜塔莎·金斯基在1986年嫁給阿拉伯商人易卜拉欣,丈夫即要求她退出影壇,二人曾為此分居兩次。娜塔莎為挽救婚姻,曾于1988年宣布退出影壇,在羅馬經(jīng)營餐廳,但又復出銀幕。她最新的計劃是主演意大利片《珍妮:皇帝的妓女》,在片中扮演一個力爭自尊的中世紀婦女。希望此片能為九十年代的娜塔莎·金斯基綻放出更燦爛的光彩。
金球獎
- 1981第38屆電影類-最佳新人女演員苔絲(獲獎)
- 1981第38屆電影類-劇情類最佳女主角苔絲(提名)
凱撒獎
- 1988第13屆最佳女演員Maladied'amour(提名)
- 1980第5屆最佳女演員苔絲(提名)
德國電影獎
- 1983第33屆金質(zhì)電影獎-最佳女主角春之頌(獲獎)
- 1975第25屆金質(zhì)電影獎-最佳群像表演歧路(獲獎)
土星獎
- 1983第10屆最佳女主角獎豹妹(提名)